10月14日下午,2025年乒乓亚锦赛女团半决赛全部结束。中国队3比0干净利落横扫韩国,日本队同样3比0战胜新加坡,两队成功会师决赛。
这已经是中日女团连续第二年在亚锦赛决赛碰面,熟悉的对手再度相遇,冠军争夺战一触即发!
决赛将于北京时间10月15日17:30打响,这是上届亚锦赛决赛的重演。 去年,日本队击败中国队夺得冠军,打破了国乒对该项目的长年垄断。
中国女队在半决赛中展现了强大的整体实力。 孙颖莎、王曼昱和王艺迪组成的核心阵容各拿下一分,以总比分3-0战胜韩国队。
首场比赛中,孙颖莎对阵韩国“一姐”申裕斌。 孙颖莎通过节奏控制与突然提速主导比赛,以3-1(11-4、11-8、4-11、11-4)获胜,为中国队先拔头筹。
第二盘王曼昱对阵金娜英,她在先失一局的不利局面下连扳三局实现逆转,最终以3-1(8-11、11-5、11-7、11-6)取胜。 第三盘王艺迪直落三局横扫李恩惠,以11-8、11-4、12-10轻松取胜,完成本届亚锦赛的首秀。
日本队半决赛同样以3-0击败新加坡,但过程略有波折。 张本美和首盘对阵舒麟茜,以3-1(11-4、9-11、11-5、15-13)取胜,其中第四局一度落后,最终以15-13险胜。
第二盘桥本帆乃香对阵曾尖,展现出了对削球打法的不适应,桥本以三个11-7的相同比分连胜三局。 第三盘大藤沙月对阵14岁小将黎明映,以11-5、11-3、11-9轻松取胜,为日本队锁定决赛席位。
中日两队在半决赛均进行了阵容调整,展现出不同的战术思路。 中国队与四分之一决赛相比,用王艺迪替换了蒯曼。 日本队则雪藏了早田希娜,派出了桥本帆乃香。
国乒的变阵直指关键短板,王曼昱顶替石洵瑶重返团体阵容,这一调整源于2024年亚锦赛决赛的教训,当时石洵瑶因关键战失利导致国乒丢冠。 王曼昱的回归为正手能力与大赛经验提供了保障。
日本队的变阵更具深意,桥本帆乃香作为削球手,近一年对中国选手取得了17胜3负的压倒性战绩,尤其对王艺迪有两连胜记录。 她的打法在女子乒坛独树一帜:反手长胶削球制造高旋转,正手突然爆冲打乱节奏。
日本媒体CoCoKARAnext分析指出,尽管桥本帆乃香在中国大满贯上不敌王艺迪,但她仍旧是中国女乒最大的威胁。 过去一年里,她对阵中国选手的胜率高达85%。
孙颖莎与张本美和的潜在对决将成为决赛焦点,张本美和在去年亚锦赛决赛中先后击败王艺迪和孙颖莎,一人独得两分,是日本队夺冠的最大功臣。

桥本帆乃香可能成为日本队的“秘密武器”,她的削球打法在当今以弧圈球为主流的女子乒坛显得尤为特殊。 技术分析显示,桥本帆乃香使用的底板是尼塔库刚力,正手反胶采用NEO蓝国狂,反手长胶使用中厚度的DO Knuckle,这些装备经过特殊处理,能产生异常旋转。
王艺迪刚刚在WTT中国大满贯赛事中击败过桥本帆乃香,打破了此前对她两连败的僵局。 这场胜利为国乒提供了应对桥本打法的信心。
中日双方在球员排名上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队派出的是包揽世界女单前五的全主力阵容,而日本队则依靠张本美和(世界第7)、桥本帆乃香(世界第11)和大藤沙月(世界第10)组成的阵容应战。
上届亚锦赛女团决赛结果成为本次对决的重要背景,2024年亚锦赛女团决赛,当时16岁的张本美和作为日本一单击败了王艺迪,随后在第三盘,平野美宇战胜陈幸同,第四盘再次出场的张本美和力克世界“一姐”孙颖莎,帮助日本夺得50年来的首枚亚锦赛女团金牌。
那场比赛中,日本队3-1战胜中国队,首盘王艺迪2-3惜败张本美和;第二盘孙颖莎3-0轻取伊藤美诚;第三盘陈幸同1-3负于平野美宇;第四盘孙颖莎2-3不敌张本美和。
本次决赛前,国乒经历了突发状况的考验。 半决赛前,比赛场地因暴雪导致赛程顺延15小时,国乒教练组迅速调整战术应对,将意外转化为战术布局的窗口。
日本队在晋级道路上也曾遭遇挑战,四分之一决赛中对阵朝鲜队,日本队苦战5盘后才3-2险胜“神秘之师”,那场比赛中张本美和、早田希娜各自输掉1盘,最终依靠早田希娜决胜盘的胜利才艰难晋级。
比赛进入倒计时阶段,国乒教练组已完成了针对性部署。 据了解,为应对桥本帆乃香的削球打法,国乒已加强削球陪练,模拟其独特打法。
日本队主教练中泽锐表示:“她的存在本身就是战术威慑。 ”而王艺迪在中国大满贯战胜桥本后的庆祝动作,也被现场观察家解读为释放了压力的信号。
Copyright 2024 乐竞体育:赛事直播、实时投注,尽情体验体育之美 All Rights by 乐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