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9585251

新闻中心分类
最新世界排名,丁俊晖反超艾伦,中国斯诺克崛起背后

斯诺克这玩意儿明明是英国人发明的,现在世界前16名选手里,中国人占了5个席位! 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夸张的是,今年斯诺克世锦赛上,10个中国选手打进正赛,6人冲进16强。 赵心童居然以业余选手身份夺冠,成了亚洲第一个拿到斯诺克世锦赛冠军的人。 这家伙经历也传奇,之前被禁赛20个月,复出后直接登顶。

我记得2005年丁俊晖拿第一个排名赛冠军时,

全国都沸腾了。 那会儿他还是个18岁的小伙子,挑落了“台球皇帝”亨得利。 谁能想到20年后,中国斯诺克能发展成这样?

现在世界斯诺克巡回赛18站排名赛里,有6站在中国举办。 奥沙利文这些大牌都说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斯诺克市场了。 特鲁姆普更直接,说中国是他的第二个家。

丁俊晖真的不容易。 他当了将近20年的“中国一哥”,现在世界排名第七。 但他早就不是单打独斗了,肖国栋世界排名进了前十六,张安达排第十四。 这帮中国选手经常在比赛中碰面,“中国德比”都快成家常便饭了。

说到肖国栋

展开全文

这老将真是大器晚成。 他打了快20年球,去年突然爆发,拿了武汉公开赛亚军,进了南京国锦赛四强,还在冠中冠邀请赛上连续干掉了奥沙利文和塞尔比。 他自己都说“努力坚持、完善自我,一定会有发光的一天”。

中国斯诺克能起来,跟群众基础分不开。

从2007年到2011年,中国台球产业总产值就达到了500多亿元。 现在估计都得几千亿了。

广东那边特别火,因为离香港近,成了内地最早流行斯诺克的地区。 1994年,广东的郭华就成了中国内地第一个拿到英国职业斯诺克赛事资格的选手。 东莞还出了个白雨露,拿了女子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培训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北京有世界斯诺克学院,东莞有分院。 丁俊晖、傅家俊这些人都开了培训学校。

赛事的商业价值也跟着涨。 赵心童今年世锦赛夺冠,奖金是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83万元。

有场比赛在中国的收视峰值超了1.2亿,创了斯诺克历史新高。

世界台联甚至打算2026年把总部搬到上海,还要搞“中国斯诺克超级联赛”。 这势头,真是挡都挡不住。

丁俊晖之前说过,希望斯诺克世锦赛能搬到中国办。

你看这次西安大奖赛

丁俊晖和吕昊天一起进了八强,刷新中国选手在这站比赛的最好成绩。 去年就徐思一个人进八强,还止步了。

丁俊晖状态是越打越好,从资格赛只打出一杆50 ,到现在连续两轮打出单杆破百。

斯佳辉这边就可惜了,从top16掉到了第17。 这是他自去年9月沙特阿拉伯大师赛晋级半决赛后第一次跌出前16。 好在他前面的张安达排第14,算是有点缓冲。

还有个00后小将利亚姆·普伦,第一次进八强,排名直接飙升21位到了第82。 这些年轻人真是后生可畏。

我记得2016年丁俊晖打世锦赛决赛时,光决赛下午段的比赛在中国就有4500万人次观看。 当年世锦赛海外收视总人次3亿,中国占了2.1亿。

奥沙利文曾经吐槽过斯诺克球员奖金太少

赛中碰面, 赛录像当战, 万人次观看

在中国市场起来后,赛事奖金明显提高了。 2018年中国公开赛冠军奖金就达到了22.5万英镑,那时候仅次于世锦赛。中国斯诺克能这么爆发,关键是形成了产业链。 上游是台球设备制造,中游是场馆运营和赛事组织,下游是培训和媒体传播。 每年中国还办各种台球展,比如杭州国际新台球行业联盟展、广州国际台球及配套设施展。

国产台球品牌现在也牛了,广告都贴到了世界知名球员的胸口和袖口上。 有个中国品牌的台球桌几乎包揽了斯诺克世锦赛在内的各种国际大赛。

从2005年丁俊晖夺冠,到2025年赵心童世锦赛登顶,整整20年。 中国斯诺克从“一人成军”到了“群星闪耀”。 这背后是一整套体系在支撑,不是偶然的。

英国那个斯诺克记者赫克托·南斯说得对

中国球员的成功让印度、中东这些地方的球员看到了投身这项运动的可能性。 这确实在改变斯诺克的全球格局。现在世界台联甚至调整了规则,允许业余选手通过Q Tour赛事获得世锦赛资格。 这个变化直接就是因为赵心童的“逆袭样本”。

赵心童的打法都被纳入英国台球学院教材了,BBC还做了个《斯诺克的中国革命》专题片。 剑桥大学居然拿他的比赛录像当战术分析案例。 这种反向输出,以前谁敢想?

丁俊晖当年去英国打球时,还不太会说英语。 现在他英语流利,成熟了很多,成了中国和斯诺克运动之间的“大使”。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也代表了中国斯诺克整体在国际舞台上的提升。

Copyright 2024 乐竞体育:赛事直播、实时投注,尽情体验体育之美 All Rights by 乐竞体育